a)電纜的運輸
電纜到貨后,采用吊車進行裝卸,車速應均勻,拐彎或上下坡時要放慢車速,運輸中電纜要立放。近距離搬運時,可采用滾動,滾動方向須順著電纜盤上箭頭所指示的方向。滾動中注意不要損傷電纜。短接電纜不可在地面上拖拉,要適當盤繞運走。
b)電纜的保管
電纜的存放處要求地面干燥、堅實、道路通暢、易于排水。塑料護套電纜應有防日曬措施。保存期間應每三日檢查一次,木盤應完整,標志應齊全,封端要嚴密,鎧裝電纜應無銹蝕。若出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c)電纜施工前準備工作
詳細的電纜線路平面布置圖、電纜排列平面圖、電纜清冊、固定電纜用的附輔助材料。準備必要的機具,如放線架,千斤頂。
d)施工前的檢查
檢查電纜的截面、芯數、電壓等級、外層護層結構、長度等是否與設計相符,并做好記錄。同時應檢查是否潮濕,測量絕緣電阻。電纜施放線路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
e)電纜在電纜廊道內敷設
在電纜溝兩側須安裝電纜支架,支架層間間距為200mm,最上層支架距溝頂距離150mm,最下層支架橫檔距溝底距離不小于50mm,支架采用L50×5的鍍鋅角鋼制作,用M12的膨脹螺栓固定在電纜溝側壁上。電纜支架上敷設-40×4的鍍鋅扁鋼作為支架接地線,鍍鋅扁鋼與接地干線采用鍍鋅螺栓連接,電纜支架每隔600mm安裝一組。電纜在溝內敷設時低壓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應與高壓電纜分別敷設在不同的支架上。支架固定安裝、電纜敷設時,應嚴格執行施工規范規定的相關距離要求。
f)電纜在橋架內敷設
按照電纜的數量,敷設走向,確定電纜盤安放點,避免電纜交叉。電纜敷設時先放長電纜,后放短電纜,先放橋架左側走向的電纜,后放橋架右側走向的電纜,避免交叉,電力電纜與控制電纜在橋架上敷設時應分層,若必須在同一層橋架內應用橋架隔板隔開。強電與弱電電纜在同一豎井內敷設時,應分別在豎井的兩側敷設或采取隔離板隔開。橋架內電纜垂直敷設時,在電纜上端及每隔1.5到2米處固定;水平敷設時在電纜首端、尾端轉彎處及直線段每隔5到10米固定一次。電纜采用絕緣綁扎線及尼龍扎帶固定牢固。電纜橋架內每根電纜每隔50米處,電纜的首端、尾端及轉彎處掛電纜標志牌,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起點及終點。在電纜敷設完畢后立即封閉電纜頭,采用自粘絕緣膠帶,防止潮氣進入電纜內。電纜在梯級式橋架、槽式橋架內的橫斷面的填充率電力電纜不大于40%,控制電纜不大于50%。
g)電纜在保護管內的敷設
從橋架、支架引至設備,墻外表層或屋內行人容易接近處和其他可能機械損傷的地方,電纜應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厚壁鍍鋅鋼管)保護,采用電纜穿管敷設方式。管道要求:管口光滑,內部應無積水且無雜物堵塞。穿電纜時,不得損傷保護層,可采用滑石粉作潤滑劑,便于管內穿電纜,管子表面的防腐層應完好,否則須涂防火涂料,鍍鋅鋼管管內應打磨光滑,管內吹掃干凈,穿電纜前裝上管護口,管護口膠粘固定,鋼管鍍鋅層損傷處應刷二遍防火涂料。電纜管長度在30米以上時,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h)電纜在區間遂道內的敷設
進入區間施工前,必須得到業主有關部門的批準后,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做好相關安全防護措施。對于區間內規格較大的電纜采用租用軌道車的方法進行施工,軌道車速度不應大于20M/min.如圖5:(圖見附件)
i)專人領線
電纜在敷設過程中應有專人領線,在一些重要的轉彎處,要嚴格把質量關。一根電纜放完后,應立即沿路整理、掛牌。配電盤柜下的電纜在敷設完畢后,應立即整理并用卡子固定好,電纜全部放完后,由工程技術人員立即填寫施工記錄,并畫出竣工草圖。
上一篇:特種設備定義及內容 下一篇:機電安裝過程配管質量管理